>>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第十一届委员会 -> 常委会议
政企关系“亲”上加“清” 营商环境好上加好——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九次常委会议综述之一
2019-09-20 15:20:31   来源:华兴时报

政企关系“亲”上加“清”营商环境好上加好

——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九次常委会议综述之一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市场源动力的重要体现。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牵动的更是地区发展的未来。

  9月18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九次常委会议分组讨论会上,自治区政协常委、委员围绕“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主题,就“如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的政商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作用”“如何加强和完善法治建设,提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引导和规范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的法律行为”等问题协商建言。

  开列正负清单 融洽政商关系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作风、营造与改善营商环境的现实需要。

  今年8月,自治区政协调研组围绕如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发现,部分干部在与企业家的交往度上存在顾虑,担心交往过频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离的远又担心被问责。对职能部门的调查问卷显示,有50%以上“和企业打交道最怕企业不理解,担心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难解决”,这也是部分干部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的原因;我区22.19%的企业认为“‘亲’‘清’政商关系还未真正建立”。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政府就是车头、是引领者、是方向,企业就是车厢、是跟随者、是载体,铁轨就是制度和规矩。”谈起政商关系,自治区政协常委李立形象地打起比方,他说:“只有在制度规矩的框架内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火车才能多拉快跑到达目的地。但是在高压反腐常态下,政商关系‘背对背’的现象逐渐显露,正在阻碍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既要对企业家亲切真诚,又要清白坦荡,既与企业家交朋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又要保持适当距离,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如何把握好这样的“度”?委员们纷纷建言。

  李立常委认为,应完善并向社会公布投资负面清单及行政部门与其工作人员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构建良好的政企关系,要做到真心地尊重企业家精神、真切地体谅企业家的不易、真诚地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自治区政协常委郑文敏先后在吉林、宁夏、北京工作,结合工作经历他这样谈到,“企业家是地区发展的财富,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融资难、负担重、外部竞争加剧等问题客观存在,要对企业家们的付出和辛劳予以尊重,并转化为各部门的自觉行动,为企业发展、为地方发展尽心尽力,搭建政商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尽快缩小宁夏与东部等发达地区的差距。”

  “感到很温暖。”听完这席话,来自企业的自治区政协常委马少勇动情地说,“企业肩负着很大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兴衰关系到众多员工家庭的兴旺,当企业发展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可以说企业家们彻夜难眠。建议我区尽快建立省、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加强联系沟通,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遇到的困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以问题为导向能够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自治区政协常委刘成孝坦言,(下转03版)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当前主要矛盾在“政”,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干部担当作为不够,担忧多、担当少,这需要各部门刀刃向内,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观点在交流中交锋交融,汇聚为一条条有理有度的良策。常委们认为,“亲”不逾矩,“清”不疏远,才是良好的政商关系。要尽快开列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使公职人员大胆靠前搞好服务。建议设立企业政策咨询专家库,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通过实行“沟通开放日”和设立专线电话、市(县)长邮箱等方式,听取企业意见解决诉求;还应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建立政商关系评价监督机制,为企业在宁夏发展厚植沃土。

  强化服务理念 提升政务效能

  市场有活力,经济发展有动力,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目前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正积极向前推进,同时也存在一些堵点需要破解,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

  自治区政协常委杨玉洲参与民进宁夏区委会相关调研时发现,我区“互联网+政务服务”还未实现互联互通,“多套系统”并存、“信息孤岛”普遍、“重建轻用”“信息壁垒”等问题较为突出。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核心是打通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杨玉洲常委建议,要加快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促进信息互通共享,打通部门间的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为“一网通办”提供数据支撑。

  “证”和“照”一直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自治区政协常委刘霞讲述了其调研了解到的成功案例:成都高新区实行“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后证”部门见“首证”后直接“发证”,最大限度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多项关联审批互为前置等市场主体准入难题。

  “我认为当前放管服改革中的重点是‘服’,主要矛盾已从‘放权’向提升基层承接服务能力转变。构建服务没有止境,放权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基层接得住用得好、用得方便。要解决好放权后基层责权利不匹配的问题,大力推动资源服务下沉,充实加强基层一线工作力量,加强对基层人才、技术、资金、网络端口等方面的服务保障,要对标先进省份,打造有温度的特色服务。”刘霞常委谈到。

  “民营企业缺乏大力扶持的政务环境,政策普遍存在‘重制定、轻宣传’的现象,有时在申请项目或扶持政策时,需要从各方去打探,从各类文件中去查找,增加了企业掌握政策的难度,甚至还需委托中介机构咨询。”自治区政协委员王宁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实际谈到。他建议建立健全汇集各部门营商环境政策的宣传发布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宣传好政策的核心观点,给政策“划重点”,让企业家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有效的信息。

  协商交流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深化政务服务来支撑”成为大家的共识,要让企业和群众办事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还需拿出深化改革的更大干劲,久久为功,推动宁夏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营造法治环境 护航企业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健全的法治环境。

  今年7月,自治区政协调研组围绕营商法治环境进行专题调研,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选择性执法,执法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等,是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为此,大家结合调研情况,围绕打造公平公正阳光的营商环境各抒己见。

  “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真正还权于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李立常委说,“以法治为保障,依法加大对企业和企业家的保护力度,推进新时代法治建设,打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自治区政协常委杨伟认为,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还要强化契约精神。要依法维护企业主体的正当权益,给予各市场参与主体应有的公正与尊严,促使市场参与主体公平竞争、放心经营、放手发展。

  针对宁夏营商环境调查中,31%的企业认为“法院判决执行难问题仍然突出”,从事律师工作的自治区政协委员王晓兵分析了执行难问题的成因。被执行人财产不足、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执行证据收集难、人民法院技术手段不完善是造成执行难的主要方面。他建议,破解执行难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构建执行大数据库;依法灵活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对协助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关联人的制裁力度;加大拒执罪的审查和移送力度。同时,还应重视法院案多人少的现实矛盾,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加大保障力度,提高执行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下,宁夏营商环境正一步步实现从拼“硬优惠”到拼“软环境”的转变,自治区政协将对协商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充分采纳,助推我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陈敏)




【责任编辑】:李冰